風霜雪雨,風骨凜凜,飛沙漫天,傲然挺立。
新疆戈壁有一種植物,生而不死一千年,死而不倒一千年,倒而不朽一千年。肥沃著腳下的土壤,忠誠的守望著家園。
它就是胡楊,維吾爾人稱她為“最美麗的樹”。
地礦公司貴州(新疆)工程部的地質勘探人就是华体会电竞APP種在這茫茫戈壁的一片“胡楊”,他們平均年齡31歲,是一支年輕的項目團隊,他們遠離家鄉,長期紮根於貴州、新疆項目工地,他們積極工作、盡職盡責、攻堅克難,屢屢獲得客戶讚譽,他們發揚“胡楊”精神,擔當著地礦力量!
孟海倫:甘於奮鬥不服輸
胡楊是荒漠地區特有的珍貴森林資源,耐寒、耐旱、耐鹽堿,越是艱苦的地方,越是生長茂盛。地礦公司貴州(新疆)工程部經理孟海倫就是這樣的一棵不服輸的胡楊。
從“地無三尺平,天無三日晴”的貴州崇山峻嶺,到“百裏無人煙,風吹石頭跑”的新疆茫茫戈壁。孟海倫帶領一幫青年人以堅韌的毅力、無畏的精神艱苦打拚,把貴州(新疆)鑽探市場開拓的風生水起,屢屢收到甲方的表揚信、感謝信。
2017年,施工貴州小屯煤礦勘探工程,鑽機分布在原始的深山密林中,有的在山頂上、有的在深溝裏,孟海倫一人負責5台鑽機的技術工作,同時協調與甲方的業務關係及處理工農關係。連續三個月吃住在工地,這一項工程下來,共跑壞了三雙運動鞋,他說當時體會最深的一句話就是“看山累死馬”。
2021年,承攬的磨盤山井田補充勘探工程,時間緊、任務重、地質條件及工農關係複雜,經過研究,孟海倫果斷采取了單機單孔的施工模式,14台鑽機同時在山上施工,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。在項目部團隊共同努力下,提前一個月完成了野外鑽探施工,向貴州自然資源廳提交的地質報告順利通過審批,為貴州安晟能源公司提前拿到磨盤山采礦權爭取了時間。為此,該公司向地礦公司發來感謝信。
2018年孟海倫到新疆工地後,山東—貴州—新疆三地就成了他的主要行程地,一年飛行不下十萬公裏。在新疆工地動則上百公裏,從烏魯木齊到硫磺溝工地,再到伊犁工地,一天跑1000多公裏都是平常事。車上行程也是他協調工作、處理問題的過程,因此同事們調侃他的車是“行走的辦公室”。
2021年3月,地礦公司承攬的硫磺溝煤礦覆岩“三帶”觀測鑽孔工作,需要進一步摸清巨厚煤層綜放一次采全高條件下頂板“三帶”發育的規律,以及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及範圍,在該礦(9-15)08工作麵布設4個“三帶”探查鑽孔,以確保硫磺溝煤礦礦井安全生產。此時的新疆仍是寒風呼嘯,大雪覆蓋了整個天山。為盡快組織施工,孟海倫組織帶領張尚旺等4名同事一起,冒著嚴寒,踏著濕滑的山路,在積雪漫漫的崇山峻嶺間,翻越數個山丘,進行鑽孔測放工作,午飯就是隨身攜帶的麵包,一直忙到下午四點多,才完成工作任務,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努力,終於收工,他們又踏著積雪漸漸融化的山路,經過幾個小時奔波,才回到駐地。
2020年,因為生活飲食的嚴重不規律,讓從小愛打籃球,身強體壯的孟海倫患上了胰腺炎,病痛發作時腹部絞痛,背部如刀割樣的鑽痛,一米八多的漢子蜷縮著蹲在地上,緊緊的抱住膝蓋,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上滲出。經過住院治療控製了病情,可是當聽到市場的信息後,他似乎忘記了發病時的疼痛,又投入到市場開拓的工作中,由於晚上九點新疆的太陽還是光芒萬丈,也更讓他忘記了時間,工作過淩晨那是常有的事。
張尚旺:紮根邊疆不忘本
生長在荒漠區的胡楊不僅防風固沙,更用它強勁的生命力深深紮根,肥沃腳下的土壤,創造適宜的綠洲氣候,回饋它生長的熱土。張尚旺就是這樣一棵不忘初心的胡楊。
張尚旺,90後小夥,2017年山東科技大學畢業,主動要求分配到駐外工程部,一幹就是五年。
2019年,地礦公司受新疆能化公司委托,對新疆頭屯河老空水害進行治理。通過前期對湧水通道的詳細勘察,揭露出采空區3個,巷道6條,采空區最高的達到20米,寬度最大的達到40米,每條巷道情況又各不相同,一連串問題驚出在場專家和項目部負責人一身冷汗,身在貴州的張尚旺得知情況後,卻主動請求加入頭屯河老空水害治理工程。作為現場技術員,白天盯班在施工現場,晚上就在辦公室加班整理資料,累了就趴在辦公桌上小眯一會兒,兩個多月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。
經過兩個多月奮戰,礦井采空區湧水量,從枯水期每日4500多方(富水期每日8200多方)降到了每日260方,頭屯河老空水害得到成功治理,該工程的成功為該礦解決了多年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水害問題,為集團公司地質災害防治中心儲備了技術方案,是全國大傾角、大采、高采空區混凝土注漿首例成功案例。張尚旺代表地礦公司對該項目成果進行了專項匯報,受到集團公司、新疆能化公司一致好評。
張尚旺紮根新疆,心懷夢想,服務煤礦,努力拚搏,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別樣青春,他背對繁華,守望戈壁,把青春獻給地質勘探事業的故事也在2021年6月7日山東衛視《此時此刻》欄目播出,他榮獲了首屆感動山能人物提名獎、华体会电竞APP集團首屆五四獎章。他沒有因為榮譽而驕傲,仍舊腳踏實地,為地礦公司在新疆的地質災害治理事業拚搏奉獻著。
陳勝模、楊晨:克難攻艱不放棄
胡楊在大漠黃沙中紮根生長,一樹成景,兩樹成林,年複一年,默默堅守沙海6000多萬年,在這漫長歲月中,胡楊體現出永不放棄的精神。陳勝模、楊晨就是新疆項目部團結協作、克難攻艱、不言放棄的胡楊。
2019年,陳勝模和楊晨大學畢業一起來到地礦公司,又一起分到貴州(新疆)工程部,三年的共同努力讓他們達成了高度的默契。
2022年,工程部接到了一項重要地質報告的編製任務,經過2個月的前期編寫,報告終於完成。7月初,即向甲方匯報,接到匯報任務後,陳勝模、楊晨兩兄弟即開啟了“滿血”狀態,利用兩周時間,根據礦方提供的23個相關評價報告和該礦近3年井上、井下鑽探及井巷工程揭露的地質、水文地質等資料及鄰區地質資料和其它有關資料,快速熟悉7萬多字的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,並製作出100餘頁圖文並茂的PPT匯報稿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小哥倆的共同努力和同事們的幫助下,經過幾個通宵的努力,終於在7月2日的匯報會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現,匯報得到了評審專家和甲方的高度讚揚。
孫遠軍:勇往直前的“新胡楊”
孫遠軍是來自沂蒙革命老區的2021年新入職大學生,他帶著沂蒙人憨厚、純樸、腳踏實地、吃苦耐勞精神來到地礦公司貴州(新疆)工程部。孫遠軍是一棵融入了沂蒙精神,帶著一股勇往直前的強勁和拚勁的“小小胡楊”。
從沂蒙老家到貴州1700多公裏,進駐的是深山叢林,他說“沒什麽不習慣的,我本就是山裏娃。”
從沂蒙老家到新疆3500多公裏,進駐的是戈壁荒漠,他又說“沒啥,習慣習慣就好了。”
2021年7月入職,經過一個月的培訓,就去了貴州工地,工作後的第一個中秋節,孫遠軍是在項目上過的,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是磨盤山煤礦的勘查項目,14個鑽機同時施工,每天在深山裏跑鑽累到倒頭就睡,他認為這是他的幸運。他說:“野外工作對我來說是一種磨練和考驗,相信通過這個工程,我能夠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技能。”
經過貴州磨盤山工程的曆練,孫遠軍快速成長起來。2022年6月12日,公司安排孫遠軍到新疆工地。剛接到通知時,他心情是忐忑的,他雖不嬌貴可也是家裏唯一的男孩,到離家1700公裏外的貴州工作,父母已經很不舍得了,這下要到3000公裏外的新疆,而且是那種“鳥不拉屎”的戈壁荒漠,為了不讓家人擔心,他先斬後奏,直到有一天晚上9點多母親與他視頻時,發現窗外還出著太陽,這才不得不向家人交代了實情。視頻中他極力向母親講述著新疆的美麗,“那拉提草原繁花織錦牛羊成群、喀納斯自然景觀被譽為人間淨土、天山天池是王母娘娘的瑤池”。經過他的描述母親也不再說什麽,隻是囑咐了一句在外注意安全。自從到了新疆以後,他就一頭紮進工作裏,工地勘查、鑽孔岩芯編錄、水文實驗、報告評審,其實他向母親描繪的這些美景也隻出現在他的夢裏。
作為山東能源駐外職工的一份子,他們用行動努力踐行著可貴的胡楊精神;作為地質勘探人,他們“特別能吃苦,特別能戰鬥,特別能忍耐,特別能奉獻”的精神也正是胡楊精神的再現,他們紮根邊疆、奉獻青春,在廣袤的新疆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。